因為想更了解聽覺原理
就找了些資料研究一下
試著弄清楚耳朵各部位的中英文名稱及功能:
耳(Ear) (維基百科 English 中文 )
The Auditory Periphery
外耳 (Outer Ear) (台灣Wiki)
耳殼或耳廓(ㄎㄨㄛˋ)(auricle/auricula/pinna)收集聲音(空氣分子的波動)
經過耳道/外耳道(ear canal/external auditory meatus/external acoustic meatus/EAM)
傳送到中耳
Diagram from Wikipedia by Lars Chittka; Axel Brockmann - Perception Space—The Final Frontier, A PLoS Biology Vol. 3, No. 4, e137 doi:10.1371/journal.pbio.0030137 (Fig. 1A/Large version), vectorised by Inductiveload, CC BY 2.5, Link
中耳(Middle Ear) (台灣Wiki)
耳膜或鼓膜(eardrum/tympanic membrane)會因為聲波而振動
耳膜後方的空間是鼓室(tympanic cavity/cavum tympani)是充滿空氣的空間(air-filled cavity)
裡面有由三塊聽小骨組成的聽骨鏈/三小聽骨(ossicles/auditory ossicles)
三小聽骨中,與耳膜連接的是槌骨(malleus/hammer)
槌骨與砧(ㄓㄣ)骨(incus/anvil)相連
砧骨再將振動傳導至鐙(ㄉㄥˋ)骨(stapes或stirrup)
其中鐙骨是人體中最小的骨頭
而鐙骨連接了耳蝸的卵圓窗(oval window)
以中文記憶聽骨名稱可用口訣:槌砧鐙
中文部首分別是:木、石、金
(可參考影片0:45起)
(可參考影片0:45起)
三小聽骨中間的砧骨猶如支點
將聲音以「槓桿原理」的「機械能」位移方式傳遞至耳蝸
聽骨受到兩種聽骨肌所控制
由於耳膜面積較卵圓窗大
聲波在中耳是從大面積到小面積的傳播
因此傳到耳蝸的能量也有集中和放大的效果
連接中耳與咽喉的管道稱為
歐氏管/耳咽管/聽管/咽鼓管(Eustachian tube/auditory tube/pharyngotympanic tube)
內耳(Inner Ear) (台灣Wiki)
內耳因結構複雜,又稱為耳迷路(labyrinth of the ear)
其中形狀長得很特別的器官,稱為骨迷路(bony labyrinth/osseous labyrinth/otic capsule)
骨迷路是由緻密骨質構成,分成三部分:
- 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骨半規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
- 前庭(vestibule)
- 耳蝸(cochlea)
半規管及前庭和平衡有關,耳蝸則與聽覺相關
耳蝸裡面的構造很複雜
目前比較懂的部分如下
耳蝸裡面的液體會因聽骨的振動而流動
裡面的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
其上有長出靜纖毛(stereocilia)的毛細胞(hair cell)/感覺細胞(sensory cell)
接觸於上方的覆膜(tectorial membrane)
當液體在耳蝸裡流動時
毛細胞會轉換成有電位變化的神經信號
透過連接在後面的聽覺神經/耳蝸神經(auditory/acoustic/cochlear nerve)傳送至大腦
毛細胞可分為:
內毛細胞(inner hair cell, IHC) - 主要負責將聲波轉換至聽神經訊號
外毛細胞(outer hair cell, OHC) - 聲音的放大控制
連接中耳與咽喉的管道稱為
歐氏管/耳咽管/聽管/咽鼓管(Eustachian tube/auditory tube/pharyngotympanic tube)
內耳(Inner Ear) (台灣Wiki)
內耳因結構複雜,又稱為耳迷路(labyrinth of the ear)
其中形狀長得很特別的器官,稱為骨迷路(bony labyrinth/osseous labyrinth/otic capsule)
骨迷路是由緻密骨質構成,分成三部分:
- 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骨半規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
- 前庭(vestibule)
- 耳蝸(cochlea)
半規管及前庭和平衡有關,耳蝸則與聽覺相關
耳蝸裡面的構造很複雜
目前比較懂的部分如下
耳蝸裡面的液體會因聽骨的振動而流動
裡面的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
其上有長出靜纖毛(stereocilia)的毛細胞(hair cell)/感覺細胞(sensory cell)
接觸於上方的覆膜(tectorial membrane)
當液體在耳蝸裡流動時
毛細胞會轉換成有電位變化的神經信號
透過連接在後面的聽覺神經/耳蝸神經(auditory/acoustic/cochlear nerve)傳送至大腦
毛細胞可分為:
內毛細胞(inner hair cell, IHC) - 主要負責將聲波轉換至聽神經訊號
外毛細胞(outer hair cell, OHC) - 聲音的放大控制
聽損原因
大多數人聽力下降
是由於耳蝸內的毛細胞受損
而形成感覺神經性聽損(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 (維基百科 English 中文 )
更詳細的SNHL及其他種類的聽損原因
以後再整理
而形成感覺神經性聽損(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 (維基百科 English 中文 )
更詳細的SNHL及其他種類的聽損原因
以後再整理
由於毛細胞無法修復
耳蝸中負責某段聲音頻率的毛細胞一但受損
聽神經便無法正常傳遞出應有的聽覺神經信號
大多數的聽力下降皆是由負責高音的耳蝸外圈(base底部)開始受損
逐漸向負責低音的耳蝸中心(apex頂部)的方向移動
因此大多的聽損通常是由高頻往中低頻下降
聽損程度較低時,助聽器可將較不敏銳的音頻放大
若毛細胞受損嚴重,則需要使用植入耳蝸的人工電子耳電極來刺激耳蝸神經
相關線上課程
2013年MIT OpenCourseWare(開放式課程) Sensory Systems
可汗學院Advanced Nervous System Physiology課程
相關資料
你聽到了嗎? 從生物物理角度探討神乎其技的耳蝸(清大電機系劉奕汶教授)
聽覺生理淺說
Eye Anatomy 眼睛構造名詞 (生醫工程學習筆記)
耳蝸中負責某段聲音頻率的毛細胞一但受損
聽神經便無法正常傳遞出應有的聽覺神經信號
大多數的聽力下降皆是由負責高音的耳蝸外圈(base底部)開始受損
逐漸向負責低音的耳蝸中心(apex頂部)的方向移動
因此大多的聽損通常是由高頻往中低頻下降
聽損程度較低時,助聽器可將較不敏銳的音頻放大
若毛細胞受損嚴重,則需要使用植入耳蝸的人工電子耳電極來刺激耳蝸神經
相關線上課程
2013年MIT OpenCourseWare(開放式課程) Sensory Systems
可汗學院Advanced Nervous System Physiology課程
相關資料
你聽到了嗎? 從生物物理角度探討神乎其技的耳蝸(清大電機系劉奕汶教授)
聽覺生理淺說
Eye Anatomy 眼睛構造名詞 (生醫工程學習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