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童書閱讀心得:《珊妮和她的人工電子耳》(Sunny and Her Cochlear Implants)

 《珊妮和她的人工電子耳》

Sunny and Her Cochlear Implants
By Susanna Dussling
Authorhouse, 2010


這是一本適合年紀較小兒童的童書,內容的文字不多且英文單字相對簡單,在Book Depository上標示為適合9-12歲的讀者,插圖相當清新可愛,即使不諳英文的孩童也可從圖片看懂許多的內容。

作者本身是重度聽損者,曾經有失去聽力的相關親身經歷,使本書更能貼近電子耳使用者的實際情況。

作者花了好幾頁的篇幅著墨在珊妮精彩的生活,在聽力下降後如何經戴上了電子耳,並努力配合復健,最終勇敢地向同學們分享什麼是電子耳。

本書的內容淺顯易懂,貼近實際的醫療復健情況,也提到母親的支持,雖然省略了住院開刀的部分,但整體的文字和插圖以相當正面的態度描繪主角,讓人讀起來很輕鬆,因此得到相當好的評價:亞馬遜4.5顆星。

作者網頁

其他童書:

《凱莉有了人工電子耳》(Kylie gets a cochlear implant)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歷史上的人工電子耳:1978年的第一次開頻

1978年

澳洲葛蘭.克拉克(Graeme Clark)醫生成功完成了第一例

多電極人工電子耳手術


病人傷口恢復一個月後

第一次來測試訊號

當時的植入體沒有磁鐵

Clark醫師試著把線圈放在幾個不同的位置

結果都聽不到聲音

現場所有的人都很失望

第二次回診檢查

仍然沒有結果


當天晚上

Clark醫生迫切地向上帝禱告

終於

幾天後工程師找出測試儀器故障的原因

順利解決了問題


1978年8月1日接受了植入手術

第一位多電極電子耳使用者羅.桑德斯(Rod Saunders)先生

終於在同年9月18日

聽見了聲音!


參考資料

Graeme Clark (doctor)(Wikipedia)

Clark, G. (2000). Sounds from silence: Graeme Clark and the bionic ear story. Allen & Unwin.

Clark, G. (2021). I Want to Fix Ears: Inside the Cochlear Implant Story. ISCAST.

澳洲人工電子耳發明人─克拉克教授 (Prof. Graeme Clark)
從小男孩的夢想到人工電子耳 Form a boy's dream to cochlear implant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Cochlear公司Nucleus 8聲音處理器通過美國FDA許可,支援藍牙Auracast™廣播音訊

根據澳洲Cochlear(科利耳)公司2022年11月1日發佈的消息,該公司新一代的人工電子耳聲音處理器Nucleus 8(簡稱N8,編號CP1110) ,已經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簡稱FDA)的許可。先前在8月時,N8處理器已通過澳洲治療產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TGA)的核准。

Cochlear公司Nucleus 8電子耳處理器影片(YouTube)

Nucleus 8處理器除了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在環境聲音的處理功能上有進一步的強化,最大的特點是支援新的藍牙低功耗音訊(Bluetooth LE Audio),或稱為Auracast。在Cochlear公司的宣傳影片中,電子耳使用者可透過手機,在不同的空間中選擇Auracast音訊,給人許多的想像。

Auracast商標(來自www.bluetooth.com/auracast/)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 SIG)於2022年所提出的Auracast廣播音訊,除了可讓一般消費性產品將聲音傳送至數個不同的接收裝置,例如從一台平板傳到數支耳機,也可以支援聽力輔具。Cochlear Nucleus 8處理器就是第一台支援Auracast的CI處理器。

隨著N8處理器和更多支援Bluetooth LE Audio的助聽器上市,未來Auracast發射端設備成熟後,由於架設上較過去採用磁感原理的的聽障感應線圈系統(Hearing Loop)容易許多,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普及的聽障輔助基礎設施標準,造福許多聽損者。

關於Nucleus 8更進一步的資訊,可參考Cochlear美國官網:
https://www.cochlear.us/Nucleus8


參考資料

FDA approves Cochlear's Nucleus 8 Sound Processor, smaller, smarter, better connected cochlear implant technology (Cochlear)

The new Nucleus® 8 Sound Processor (Cochlear)

Introducing the Cochlear™ Nucleus® 8 Sound Processor (Cochlear Global YouTube影片)

Auracast - Bluetooth® Technology Website

紐澳地區的助聽磁感應線圈設施 Hearing Loops in ANZ (CI Lifestyle)

3/3世界聽力日談助聽磁感應線圈 (CI Lifestyle)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改變人工電子耳歷史的一頓午餐

一個人的一頓午餐,可以帶來多大的改變?

一篇文章,不但改變了一個人的職涯,更改變了數十萬的聽損者!

1966年,31歲的葛蘭.克拉克(Graeme Clark)在英國完成進階的醫學訓練後已返抵澳洲2年,在墨爾本擔任耳鼻喉科醫師。

此時的克拉克醫師的生活,是每個星期忙碌地在墨爾本數間的醫院之間穿梭,並進行了許多的鼻科手術,然而,這些並不是他從醫的初衷:「修好耳朵」。

雖然電晶體助聽器當時已問市十多年,但醫生對重度聽損者是束手無策的,僅能請病患回家。克拉克醫師告訴病人自己無能為力時,那些失望的面孔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這些情形讓他感到沮喪。

因著許多長時間的檢查,讓克拉克醫師曾受傷的脖子經常不舒服,使他不得不思考是否要有改變,有著兩個幼兒的他,走向研究之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不斷為此禱告,但很長一段時間,似乎上帝都沒有回應,但是祂的引導有祂的時候和方法,在關鍵的時刻,有時不需要太長,只要一頓飯的時間,歷史就可以改變。

1966年的一天,克拉克醫師在手術之間的空檔,拿了本醫學期刊,獨自到皇家墨爾本醫院(Royal Melbourne Hospital)附近的公園吃午餐。在沒有手機的時代,一般人吃飯如果想讀點東西,應該不至於於想讀學術期刊,畢竟不太容易帶來愉悅的心情,但那一天,竟然讓克拉克醫師重新找到熱情與方向。

在那本隨手拿到的期刊中,克拉克醫師看到美國Blair Simmons (1930-1998)醫師的文章,談到使用電極對於聽神經進行電刺激的方式,讓聾人聽見聲音。雖然受測者並無法聽懂語音,但這樣的發現,帶給克拉克醫師一道曙光─科技是有可能讓聾人聽見的!

於是,克拉克醫師決定放下在墨爾本的工作,在那年底的夏天,舉家搬到雪梨。1967年,克拉克開始攻讀博士,也開始了他的仿生耳(Bionic Ear)研究之路。接下來是許多不同的艱辛與挑戰,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以克拉克教授的發明為基礎的人工電子耳,在今日已造福了數十萬人,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而這一切改變的關鍵時刻之一,不可磨滅地,是來自克拉克教授一次午餐時間在閱讀中的新發現。

參考文獻

Clark, G. (2000). Sounds from silence: Graeme Clark and the bionic ear story. Allen & Unwin.
Worthing, M. (2015). Graeme Clark: the man who invented the bionic ear. Allen & Unwin.
Clark, G. (2021). I Want to Fix Ears: Inside the Cochlear Implant Story. ISCAST.
Simmons FB. (1966).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uditory Nerve in Man. Arch Otolaryngol. 84(1):2–54.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童書閱讀心得:《凱莉有了人工電子耳》(Kylie gets a cochlear implant)

《凱莉有了人工電子耳》
Kylie gets a cochlear implant
By Marilyn C Rose
Strategic Book Publishing, 2013.

要怎麼對小朋友解釋人工電子耳?這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對成人說明電子耳已不太容易,何況是對小朋友!作者藉由凱莉的故事,來嘗試提供聽損兒童的觀點與感受。

這本書一打開乍看之下覺得文字不少,不過它的用語淺顯,即使慢慢仔細閱讀,我自己不到一小時可以看完。


不過,這本書由於有較多的文字及較少的圖片,比較不適合小小孩。我一開始以為本書設定的讀者大概如同主角凱莉,是8歲左右的英文母語讀者,但Book Depository上寫著適合12-17歲,因此台灣一般的國高中生讀起來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此外,書中將電子耳手術及術後復健的過程省略,以及一些相關專業敘述上的瑕疵,例如耳科醫師與聽力師的角色不同,以及電子耳植入體與聲音處理器的混肴,使得這本書在的網路上的評價不一(亞馬遜3.5顆星)。

從事教育背景的作者在攻讀博士班時寫了這本書,身為聽損孩子的學校老師以及三個孩子的母親,以其獨特的筆法描繪了小孩的心路歷程,對於親身走過的電子耳使用者及家人應該能有些感同身受。

以童書而言,本書的主軸─後天失聰的凱莉從曾經擁有、失去聽力到重獲新聲,要對年幼的孩子說這樣故事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本書從孩子的角度貼切地描寫電子耳使用者心路歷程,雖然在醫療專業相關部分有其不足之處,但仍可帶給後天失聰的電子耳使用者一些的感同身受,也可對關心相關議題的家屬及專業人士帶來一些啟發。

其他童書:

《珊妮和她的人工電子耳》(Sunny and Her Cochlear Impl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