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從小男孩的夢想到人工電子耳 Form a boy's dream to cochlear implant

有多少人是從小就有清楚的夢想,而且隨著年紀漸長,當理解到面現實的困難與挑戰時,仍可不改初衷、克服重重的「不可能」,直到有一天不僅實現了自己夢想,更因此改變、造福了成千上萬的人?

將近80年前的澳洲小鎮裡,有一個5歲的小男孩,他的心中有個遠大的夢想,因為他看見自己的父親因著聽損而遇到許多的艱難,所以這位小男孩立志要解決、克服這個問題。

當他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問全班同學長大以後想做什麼,這位小男孩葛蘭.克拉克(Graeme Clark)很有自信地回答說:「我長大以後,要修好耳朵!」('When I grow up, I’m going to fix ears.')

在2015年出版的葛蘭.克拉克傳記裡,當年有幸教到這位小男孩的小學老師派翠西亞.海德(Patricia Hider)聊到此事的時,她很驕傲地說:「你知道嗎?他做到了!」

時間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年代,澳洲小學校園裡的男孩們喜歡玩軍人打仗的遊戲,而克拉克在其中則常常主動扮演醫生的角色,即使只是遊戲,也可明顯地看到他的與眾不同。

很少人像葛蘭.克拉克在如此年幼的時候就有非常清楚的人生目標,即使他並不了解自己的志向有多麼遠大且艱難,但老師和父母並沒有澆熄他的熱情,特別是他的父母,他們為他營造了適合成長的環境,包括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以及醫藥相關的實驗與學習空間。

在家裡,克拉克印象最深刻的是讀到兩本書,分別是瑪麗·居禮(Marie Curie)和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傳記,此外,在爸爸經營的藥局和眼鏡行中,他不但了解到不同藥物成份對不同疾病的幫助,另外也在爸爸的同意下使用驗光儀器觀察眼睛的視網膜,啟發了他對醫學的興趣。在那個助聽器仍不發達的年代,由於經常看到聽損的爸爸與家人、顧客溝通上的困難,克拉克的目標也逐漸清晰。10歲時,當教會的牧師問到克拉克以後想做什麼,牧師原以為他會像其他的男孩想做蒸氣火車頭的司機員,沒想到這個鄉下小鎮男孩的回應很特別,他很清楚自己要當一名耳科及眼科醫生。

受到居禮夫人和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傳記的啟發,特別是看了巴斯德做實驗的記載,克拉克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得到!於是他在媽媽的洗衣房裡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實驗室。這間個人專屬的實驗室持續地在家中發展,一直到他進入醫學院後仍在使用。由於當時法令較不嚴格,克拉克曾帶了些「驚人的東西」回家解剖、收藏。最後,當他的父親在清理洗衣房時,發現瓶瓶罐罐的人體骨骼和器官,甚至包括了一個人腦!他的父親在當時真不知道應該打電話給醫院、警察,還是殯儀館!

夢想常不是一蹴可幾的,葛蘭.克拉克長大後經過在澳洲與英國多年的訓練,果真成為一名耳鼻喉科醫師,但距離「修好耳朵」仍有段距離。在克拉克成為醫師的1960年代,助聽器開始出現了,也對他的父親有一些幫助,但他在工作中接觸了許多嚴重聽損的病人,診察的結果往往是令人灰心的,束手無策的克拉克醫師只能眼睜睜地目送病人們帶著失望與落寞的神情離開,這些打擊讓他感到相當無力。

當克拉克31歲時出現了一道曙光,他讀到一篇學術論文,一位美國的學者使用電刺激讓聾人產生聽覺,即使當時的研究成果只有「聽見」而非「聽懂」,但克拉克彷彿在汪洋大海中找到了可緊握的浮木,這給了他一線希望,於是毅然決然的放下穩定且優渥的醫師工作,開始他的研究生涯與第二階段的尋夢之路。

實現人工電子耳是個不容易的過程,克拉克先前往雪梨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墨爾本大學建立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克服了技術上和資源上的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可讓嚴重聽損者有效聽懂語音的多頻道人工電子耳,如今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了全球超過40萬的重度聽障者,他的發明和他的故事確實是醫學界的一大奇蹟!

夢想可以是一生的志業,現在已年過80的克拉克教授,目前仍退而不休,持續地貢獻自己。他在2015年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回顧他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對學術界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他有時也在澳洲當地的會議上進行演講,並在相關的活動中接受媒體採訪,分享他所做的一切。克拉克教授的努力不懈與卓越貢獻不但值得敬佩,他義無反顧地執著於自己的夢想以及想要幫助人的信念與渴望,也激勵著我們勇敢地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參考資料

Graeme Clark (doctor)(Wikipedia)
Portrait Story I Graeme Clark,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Australia (克拉克教授約5歲時開始有夢想)
Clark, G. (2000). Sounds from silence: Graeme Clark and the bionic ear story. Allen & Unwin.
Worthing, M. (2015). Graeme Clark: the man who invented the bionic ear. Allen & Unwin.
Clark, G. M. (2015). The multi-channel cochlear implant: Multi-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cochlea and the resulting clinical benefit. Hearing research, 322, 4-13.
Clark, G. (2017). Creating the Bionic Ear: The Central Role of Cybernetics [Leading Edge]. IEE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Magazine, 36(2), 38-40.
澳洲人工電子耳發明人─克拉克教授(Prof. Graeme Clark)
多頻道人工電子耳蝸植入手術40週年紀念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Melbourne Multi-channel CI Surgery
歷史上的人工電子耳:1978年的第一次開頻
中原大學(2003). 本校頒贈「人工電子耳之父」葛蘭克拉克教授-名譽工學博士學位
2015年,使用澳洲Cochlear電子耳使用者超過40萬人
9 News Melbourne, 2018/9 (澳洲最年長的人工電子耳使用者慶祝100歲生日,她於98歲接受耳蝸植入手術,克拉克教授亦有出席她的慶生會並接受電視採訪。)

瑪麗·居禮/居禮夫人 (維基百科)
路易·巴斯德 (維基百科)
F. Blair Simmons, MD (西蒙斯教授的研究啟發了克拉克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